敖汉小米传奇
来源: 赤峰日报社
晨起或晚间喝一碗小米粥,是很多人的习惯。看似寻常不过的饮食,却有着养生的妙处,喝小米粥能养胃气、助消化,所以古人说它“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众所周知,小米是谷子去壳后的产物。在我市乃至全自治区,最有名的小米要数敖汉小米了。
敖汉小米为先民充饥,为今人养胃,还滋养了八千年的中华精神。秋收时节,记者一行前往世界旱作农业起源地,探寻敖汉小米的奥秘。
源起一棵狗尾草
天空湛蓝湛蓝的,像蓝宝石一样晶莹透彻,洁白的云朵懒洋洋地飘着,秋天的阳光如梦如幻。秋风吹过谷地,千重谷浪随风而起,在苍茫天地间摇曳生姿。
嗅着谷香,记者跟随敖汉旗农业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徐峰来到一片沃野,沃野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谷子,又大又长的谷穗压弯了细细的秸秆。徐峰上前几步,俯身拔出一棵肥硕的狗尾草,目不转睛地瞧了半天,喃喃自语:经过太空育种的谷子也还有返祖现象,自然界太神奇了。
返祖?面对记者的疑惑,徐峰给出了答案。
谁能想到,养育中华民族八千年的敖汉谷子,竟是我们熟悉的狗尾草驯化而来。
生长于荒野、路旁的狗尾草,是旱地极为常见的一种杂草,智慧的古人感叹于狗尾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从中选出穗大、粒重、质优的种子,进行播种、生产,年年种,岁岁收,代代相传,直到驯化成可以食用的谷子。徐峰告诉记者,如若将谷子置于自然界中自然繁殖,最终还是会退化成狗尾草。
刚长出来的狗尾草和谷子是很难分辨的,这也就是成语“良莠不齐”的由来。
谷子生命力极其旺盛,不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地都能存活。远古时代,没有水利设施,每逢大旱缺水断粮,草木枯黄,唯有谷子不会旱死、不会绝收,一度成为老百姓生死相依的食物。
1500颗碳化谷粒
攥着一把金灿灿的小米,记者来到了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想亲眼看一看,我们今日吃的小米与八千年前古人吃的黍粟有什么区别,也想象一下,敖汉谷子如何在亘古悠长的岁月中与天地同辉。
在一个陶罐里,一粒粒小颗粒形似记者手中的黄小米,只是颜色黑得很。工作人员说,这些通过浮选法得到的颗粒被称作碳化谷粒。17年前,考古人员在有着“华夏第一村”之称的兴隆洼遗址发现了1500余粒碳化谷物标本,尽管它们已经碳化变黑,但无论形状还是大小都和我们今天种植的谷黍很接近。经有关专家鉴定,这些谷物距今约8000年,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700多年,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谷物的重要实证。
与此同时,另一份权威检测证明,8000年前古人的主食中粟或黍占到六成至八成。专家由此推断,敖汉旗兴隆洼地区是粟、黍这两种谷物和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此后,敖汉小米渐渐被外界所熟知。
2012年8月,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旱作农业文化遗产。
扬名于六届世界小米大会
敖汉小米的声名鹊起之路,离不开旗委、政府连续六年组织召开的世界小米大会。
2019年9月1日,坐落在四家子镇热水汤村的敖汉温泉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敖汉小米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自2014年至今,每年黍粟飘香的时节,敖汉旗都会举办这样一场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为敖汉小米产业发展把关定向、献计献策。
主题报告、学术研讨、小米论坛、手绘本发行、企业签约、文艺演出……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第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盛况空前。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驻塞浦路斯共和国执行委员、教授克尔朵夫·赛冰表示,未来,敖汉小米能够成为沟通国与国之间的最好食品之一;韩国仁荷大学教授卜箕大坦言,我和家人都喜欢喝小米粥,相信敖汉小米在韩国一定能有更大的市场……专家学者的推荐呼吁、国内外专家的认可肯定、企业家的真知灼见,都让我们看到了敖汉小米更加美好的未来。
连续六年召开,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从最初的起源定位到现在的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每次会议都有不同内涵,都有很大收获。赤峰市政协副主席、敖汉旗委书记邱文博说:“敖汉旗在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小米产业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球旱作农业保护与发展积累了敖汉经验、提供了敖汉样板。”
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
在敖汉旗丰收乡丰收村西北3华里处,叫来河畔,层层叠叠的梯田露出金灿灿的笑脸,500亩有机谷子喜获丰收。
这片谷子属于敖汉旗建宇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王伟告诉记者,在历经整地、播种、间苗、拔草、除虫等耕作步骤后,每一株谷子都达到了有机绿色标准。收割后,谷粒还要经过清理、去石、去壳、磨光、色选等十多道工序才成为成品小米,包装后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自2014年被中国作物协会授予“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称号后,敖汉旗将小米打造成为富民强旗的黄金产业。2019年,全旗谷子种植面积达92万亩,年产谷子5亿斤。
打开天猫首页,在搜索栏输入黄小米,选择按销量排序,刘僧旗舰店以排名第七的成绩赫然出现。虽然2017年10月注册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店铺评分平均高于同行业51个百分点。刘僧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栋认为,想要在线上线下同时站稳脚跟,最核心的还是小米品质,这也正是敖汉小米的赢人之处。
敖汉小米的品质到底好在哪?徐峰总结道:“敖汉小米在被赋予农耕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定的地域条件上。”
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北纬41°42-43°01,东经119°32-120°54,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优质粟黍生长的黄金纬度。敖汉谷子绝大部分种植在山地或沙地,生长在“全球500佳”的生态环境里,施用积造的农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大多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再现了谷子的天然特性。2015年,敖汉小米入选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被中国作物学会粟类委员会评为国家优质米。
在敖汉旗委副书记、旗长于宝君看来,“满园米相似,唯我香不同”是对敖汉小米最真实的写照。经国家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专家鉴定,敖汉小米和其他米相比有三个特点:一是高蛋白,二是高维生素B,三是高铁锌。吃敖汉小米,不仅健脾、和胃、补血、养生、益智,还能缓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症状。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在《借鉴全国经验发展敖汉小米品牌》报告中提到:敖汉旗是全国最重视小米产业的旗县,“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名副其实。
发展是保护的核心动力
顶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双遗产”桂冠,敖汉小米如何在保护中寻求突破,实现从内涵到外延的健康发展?这是敖汉旗委、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认为,发展是保护的核心动力。
在保护方面,敖汉旗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旗县级旱作农业种子资源库,启动了“拯救最后一粒种子”行动,已成功挽救濒临灭绝的传统种子资源31个。曾于2016年9月搭载天宫二号航天器飞上太空的敖汉谷子已在敖汉、海南两地完成五代试验,4个谷子品种进入示范阶段。敖汉小米从陆地走向太空,成为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先驱。
在发展方面,敖汉旗将小米做大,让每一粒米的文化价值、健康价值、经济价值得以充分释放。一方面推广了粥型品种黄金苗系列和饭型品种红谷,开发了月子米、石碾米、四色米等系列小米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另一方面,扶持培育规模以上小米加工企业22家,打造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达40万吨以上,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
在第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上,与会人员除了再次喝了小米粥、吃了小米饭,还品尝了小米酒、小米咖啡、小米海鲜粥等深加工产品,这让内蒙古金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成十分欣喜。金沟农业作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米精深加工是企业蓝图中的重要部分,张立成一直致力于把家乡最好的小米通过精深加工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他告诉记者:“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与国际接轨,研发敖汉小米速溶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为了深度挖掘小米产业这座“金矿”,敖汉旗立足于大区域、大市场、大产业,科学规划“三产”融合,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小米核心区,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融合推进,促进小米产业链、价值链梯次延伸,推动小米文化与乡村文化同步振兴、小米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敖汉小米品牌效益凸显
2018年末,经赤峰山东商会牵线,敖汉旗维远米业有限公司与青岛电视台《生活快线》栏目达成合作:一方负责供货,一方负责销售。青岛电视台以电视购物的形式每周末全天候集中销售敖汉黄金苗小米,受到火热追捧。
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粥在寒冬里温暖了一座城, “浓香软糯”“谷香古韵”是青岛市民对敖汉小米的评价,从每周5吨的销量可以看出,敖汉小米以强大的竞争力在谷子产地山东独辟蹊径冲出一条销路。2019年4月,敖汉旗维远米业有限公司以相同模式与日照电视台开展合作。同年8月8日,央广购物的34个频道集中播出敖汉小米广告,一次性销售敖汉小米24万斤。
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让敖汉小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在强势登陆央视广告后,敖汉小米成为央视上榜品牌、一县一品扶贫品牌。“八千粟”“兴隆沟”“孟克河”等小米品牌多次获得国际农博会、农交会、中国绿博会、内蒙古绿博会、上海进博会等博览会金奖。
敖汉小米品牌的打造影响了国人饮食结构改善,特别是小米养生保健功能为南方人所接受。敖汉小米向南销售到海南,向北销售到黑龙江,黄金苗品种已进入山陕甘等谷子主产区种植和销售,可与沁州黄相媲美。
几年间,敖汉小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完成了从无名到有名再到知名的品牌嬗变,区域公用品牌效益凸显。
敖汉小米——“活着的文物”。我们喝的是黄澄澄、香喷喷的小米粥,品的却是八千年的文化和药食同源的健康。
承载着一方百姓梦想的敖汉小米,演绎了八千年传奇,奔跑在追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