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电话:0476-4524322

庆祝“2023国际小米年”

来源《自然保护说》

小米可以在干旱的土地上生长,只需很少的投入,并且能够抵御气候变化。因此,小米是各国提高粮食自给自足程度和减少谷物进口的理想作物。为此,2021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五届会议宣布2023年为“国际小米年”,旨在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加大宣传,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小米的营养和健康价值及其在恶劣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的高度适应性,促进小米的可持续生产,凸显小米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新的可持续市场机会的潜力。

近日,为庆祝“2023国际小米年”,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保护利用与国际小米年宣传活动”,并在宣化区举办了作物基因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管理培训班,邀请相关行业专家,交流谷子文化及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探讨项目如何更好地服务我国谷子产业发展。

谷子,是我国最早驯化的农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张家口宣化古称“上谷”,自古以来就以出产上等谷子而闻名。宣化区耕地面积80万亩,常年种植谷子10万亩左右。作为谷子发源地之一,宣化区拥有“大白谷”“小红谷”等多种传统谷子品种和“张杂谷”系列新品种。近年来,当地以谷子种业为核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谷子产业链条,开发出多种谷子加工产品和谷草饲养的畜禽产品,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索出一条“谷牧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2020年,由全球环境基金支持,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河北落地。“大白谷”正是项目的目标品种之一,由于以前大都是农民自留种,品种退化严重通,项目区通过异地调种和筛选提纯,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大白谷”米质好、营养高的优质特性,从根本上解决了推广难题。

近两年来,河北省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相关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现代种业振兴工作中都对农作物传统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提出具体要求,宣化的“大白谷”和张北“三分三燕麦”两个传统品种都得到了保护和利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有了明显提升。进入九月秋意渐浓,张家口市宣化区贾家营镇双印子村的谷子核心示范区,百余亩“大白谷”长势正好,金灿灿的谷穗在暖阳里熠熠生辉,煞是喜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资料和《农民日报》相关报道整理。